別人只關(guān)心你飛得有多高,她卻只關(guān)心你飛得有多累。
小時候,姥姥經(jīng)常來我們家小住。一是因為姥爺去世早,媽媽怕姥姥孤獨(dú)寂寞,二是我父親在外地工作,媽媽有很多事要做,姥姥也幫著照看下我們幾個孩子。
我的童年,家里雖不富有,但也算得上殷實,所以,家里吃的飯菜,會時常有魚有肉。我那時可真饞,只吃素菜就像咽藥那么難,有葷菜就能吃很多飯。
記得那時,媽媽總是擺好飯菜讓姥姥和我們吃,她出去忙活一會,喂狗喂貓,等她回來時,我就差不多吃飽了,好吃的東西也所剩無幾了。
于是,每到有葷菜時,姥姥總是手疾眼快拿碗撥出一些,給媽媽留起來,還告訴我們,吃飯不能只顧自己,媽媽是家里最累的人,要讓她多吃點好的。
可是,每次等媽媽回來,她馬上把菜倒回盤子里,還埋怨姥姥:“您別整天給我單獨(dú)留菜,我吃了孩子們就少吃了,他們正長身體的時候,我年輕力壯吃這么好干嘛,您和孩子們吃好就行了,甭管我?!?br />
而下次做了好吃的,姥姥還是照樣給媽媽留菜,媽媽還是埋怨,這樣的場景重復(fù)了無數(shù)次,直到我長大。
有一年中秋節(jié),我在媽媽家過,爸爸和我老公小酌,我就抱著女兒在一邊吃菜,女兒的小手一會指這個菜一會指那個菜,我就用筷子夾給她。
媽媽看我顧不上自己,就讓女兒去她那,女兒那天不聽話,誰都不找,只讓我抱。
媽媽就坐在我旁邊,一直給女兒做工作,“妮妮乖,上姥姥這來,讓你媽媽吃點飯,她還餓著呢?!?br />
女兒無動于衷,媽媽就不停地說,鬧得爸爸聽不下去了,嘮叨媽媽:“你操那么多心干嘛呀,孩子都多大了,她還吃不飽飯嗎?人家也是怕女兒餓著,你別管了,真是瞎操心!”
可是,媽媽直到臨終前,也沒有停止為我“瞎操心”。
媽媽此生對我說過的最后一句話是:“二子,一定要生個二胎,不然老了一個孩子怕照顧不過來你。”
我哭地說不出話來,她自己都到了生命最后一刻,卻還在想著我遙遠(yuǎn)的老年。
這個世界,再也沒有那樣一個人,無論何時何地,都牽掛著我,怕我苦、怕我累、怕我疼,怕我吃不飽、穿不暖、睡不好。
什么叫“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我從來不覺得那是描寫愛情的詩句,它更像母愛,至死方休。
記得作家葉傾城一篇文章,寫她一位朋友的外婆得了老年癡呆癥。她只認(rèn)得一個人——朋友的母親,她記得這是自己的女兒——毛毛。
有一年國慶節(jié),來了遠(yuǎn)客,朋友的母親下廚烹制家宴,招待客人。外婆夾菜,放在自己的口袋里,賓主都裝作沒看見。
上完最后一個菜,一直忙得腳不沾地的朋友的母親,從廚房里出來。
這時,外婆一下子站了起來,一把抓住女兒的手,用力拽她,外婆一路把女兒拉到門口,笑嘻嘻地把剛才藏在口袋里面的菜捧了出來,往女兒手里塞:“毛毛,我特意給你留的,你吃呀,你吃呀?!?br />
女兒雙手捧著那一堆各種各樣、混成一團(tuán)、被擠壓得不成形的菜,好久,才愣愣地抬起頭,看著母親的笑臉,哭了。
有人說,真正的母愛,是一場體面的退出??墒?,又有多少母親能夠做到?
在你面前,她永遠(yuǎn)無法從容,無法淡定,只要她一息尚存,也會沖在前面,去做孩子擋風(fēng)的墻,盡最大可能地,不讓這個世間的凄風(fēng)冷雨吹到孩子身上。
無論她有多老,無論她的孩子有多能干,在她眼里,也永遠(yuǎn)是那個需要保護(hù)的孩童。
她永遠(yuǎn)不會慳吝于表達(dá)“我愛你”,哪怕,你強(qiáng)大到可以指揮千軍萬馬,她也難放心讓你獨(dú)闖天涯。
別人只關(guān)心你飛得有多高,她卻只關(guān)心你飛得有多累。
無論你覺得她有多么不得體,她都難以體面退出“我愛你”這場人生大戲!
愛有多深,方寸就有多亂。
而她,永遠(yuǎn)無怨無悔。
責(zé)任編輯:牧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