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場世紀談判拉開序幕!
其實,放在更宏大的歷史格局下,這場談判固然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這一天有著太多厚重的記憶。
這一天的屈辱,這一天的悲壯,這一天給我們的警醒。我們永遠不能忘記。
整整90年前的今天(1928年5月3日),山東濟南,為阻止北伐軍北上,日軍挑釁制造事件,侵入國民政府所設(shè)的山東交涉署,將交涉員蔡公時割去耳鼻,然后槍殺,隨后日軍又在濟南城大肆屠殺,制造了駭人聽聞的濟南慘案(又稱“五三慘案”),屠殺我濟南人民1.7萬。
1.7萬人,就在中國的土地上,這還是九一八事變之前。多么屈辱的事情。
今天,濟南全城會拉響防空警報,紀念這些同胞的亡魂。這個警報,其實不僅僅只在濟南拉響,應(yīng)該讓更多的山東人,乃至全國人知曉。
這是國恥啊。
在當年這一天的日記中,蔣中正寫道:“身受之恥,以五三為第一,倭寇與中華民族結(jié)不解之仇,亦由此而始也!”
不解之仇,從這一天開始。也正是從此之后,蔣在日記中每日要寫上“雪恥”二字。
也就是在今天,144年前的今天(1875年5月3日),左宗棠被任命為欽差大臣,督辦新疆軍務(wù),隨后他抬棺揮師西進,投入到收復(fù)新疆的慘烈戰(zhàn)爭中。
當時新疆已被阿古柏占據(jù)多年,沙俄和英國承認其為獨立政權(quán),晚清局勢又風雨飄搖,絕望者認為干脆應(yīng)放棄新疆,致力于海防。但左宗棠拒絕放棄,他以近70歲的高齡,率6萬湘軍子弟出征,終于一舉平定叛亂,新疆重新歸于中央控制。
歷史無法假設(shè),但如果沒有左宗棠當年的挺身而出,富饒美麗的新疆,今天可能已不在中國版圖之內(nèi)。
有的人活著,他已經(jīng)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左中堂大人,必定千古流芳!
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
這一天,還是一位帝王的忌日。
公元762年的5月3日,唐明皇李隆基在孤寂落寞中離開了人世。
他本可以成為中國最偉大的君王,他開創(chuàng)了中國前所未有的“開元盛世”,這是真正的“盛世”啊,這還不是“文景之治”、“貞觀之治”所能比擬的。
杜甫曾這樣感嘆: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
但就在這樣的盛世中,唐明皇由早期的勵精圖治,變成了晚年的昏聵荒淫,最終,漁陽鞞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安史之亂爆發(fā),盛世轉(zhuǎn)瞬成為幻影,馬嵬坡兵變,楊貴妃橫死,奔蜀的唐明皇也失去人心,太子繼位,他作為太上皇,在近乎軟禁中度過了人生最凄恍悔恨的晚年。
空前強盛的唐王朝,也由盛轉(zhuǎn)衰最終崩潰,讓多少國人為之扼腕長嘆。
和唐明皇同一天去世的,還有英國最偉大的劇作家莎士比亞,1616年的5月3日,這個寫下了太多經(jīng)典名篇的英國人去世了,享年52歲。
按照儒略歷,莎士比亞死于4月23日,但按照現(xiàn)行公歷,當是5月3日無疑。
他洞察了人世間的太多的美善丑惡,在《皆大歡喜》中,莎翁這樣感嘆:世界是一個舞臺,所有的男男女女不過是一些演員,他們都有下場的時候,也都有上場的時候……
他還說,生存還是毀滅,這是一個問題……
但古往今來,談判還是斗爭,則是很多政治家都必須面對的難題。
莎翁逝世363年后,在他父母之邦的英國,1979年5月3日,撒切爾夫人成為英國第一位女首相。
這個有“鐵娘子”之稱的女政治家,手腕狠辣,崇尚武力,她力排眾議發(fā)動福島戰(zhàn)爭,大敗拉美大國阿根廷。
但中國人對她最深刻的記憶,還是她在下人民大會堂臺階時摔的那一跤。
當時,撒切爾夫人挾福島戰(zhàn)爭勝利余威訪問北京,但在香港歸屬問題上,小平同志以不容置疑的口吻告訴她,中國收回香港這個事情,沒有回旋余地,“如果不收回,就意味著中國政府是晚清政府,中國領(lǐng)導(dǎo)人是李鴻章!”
走出人民大會堂,撒切爾夫人就摔了一跤,或許這只是她真的不小心,但早不摔、晚不摔,就摔在人民大會堂臺階上,這種巧合卻格外意味深長。
按照當事人的回憶,在小平同志和撒切爾會談時,兩人還聊到了曾在倫敦長期居住的馬克思,撒切爾夫人說:“馬克思寫了一部《資本論》,可他恰恰最缺資本!”
再過兩天(5月5日),就是馬克思誕辰200周年;環(huán)顧今天的世界,撒切爾夫人可能錯了,馬克思絕對不缺少資本。
這兩天,一場激烈的談判也在繼續(xù)。30年前的中國,就不是阿根廷;現(xiàn)在的中國,更不是英國可比。
當然,談判是妥協(xié)的藝術(shù)。兩強相逢勇者勝,兩勇相逢智者勝,考驗的是當事者的謀略、智慧和拍板的魄力,并將影響未來很多年。
所以,莎士比亞說:凡是過去,皆為序章。
但5月3日,這一天的屈辱,這一天的悲壯,依然警示著我們每一個人,勿忘國恥,奮發(fā)圖強!
責任編輯:江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