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利
【核心提示】電影《純潔心靈?逐夢演藝圈》去年9月上映后被豆瓣給出了“史上最低分2.0”,該片導演為此起訴豆瓣索賠1元。電影作品的一個重要屬性就是市場性,它的好壞則要由民眾”用腳投票”,而不是取決于電影人的自以為是,更不取決于一個第三方分數(shù)。
對于娛樂圈這個社會萬花筒來說,幾乎沒有什么奇葩事情能被人們認為是驚奇的。然而,今天我還是看到了一條:畢志飛起訴豆瓣。
我看了中新社的報道,原來是一個叫畢志飛的導演,費勁巴力地拍了一部處女作電影《純潔心靈?逐夢演藝圈》,結(jié)果該片去年9月上映后被豆瓣給出了“史上最低分2.0”。于是畢志飛很生氣,決定起訴豆瓣:索賠1元,并說明情況。
對此,網(wǎng)友們紛紛表示,愿意替豆瓣出這1元錢。而豆瓣官方則回應:豆瓣電影評分的主旨和原則是“盡力還原普通觀影大眾對一部電影的平均看法”。
如果畢志飛有一點社會常識和專業(yè)素養(yǎng)的話,他就不會干出一個專業(yè)導演不可能干出的很明顯的“碰瓷”之事。假如他這種訴求成立的話,那么我想全國不知道會有多少家長因為孩子的成績而起訴學校。
韓國電影《鋼鐵雨》,豆瓣評分8.1
眾所周知,豆瓣是一個社區(qū)網(wǎng)站,無論描述還是評論都由用戶提供。也即,“大眾平均看法”。它的評分原理,我理解是人們先去觀看電影,然后去豆瓣留言并給出星級,然后豆瓣再綜合評定給出評分——這很像我們熟悉的票決制,去掉一個最高分,再去掉一個最低分,最后取平均分。
必須承認的是,“豆瓣評分”與票房有直接關(guān)聯(lián),它在社會大眾中確實有一種導向作用,很多人是先看豆瓣評分再去電影院的?;蛟S恰恰是基于此,豆瓣采取了相對民主的評分規(guī)則,而且在國內(nèi)影評界,豆瓣也并不具有壟斷地位,畢竟還有貓眼等。
2016年12月28日,人民日報客戶端發(fā)表評論文章《豆瓣、貓眼電影評分面臨信用危機惡評傷害電影產(chǎn)業(yè)》,文章批評豆瓣、貓眼給3部國產(chǎn)影片《長城》、《擺渡人》、《鐵道飛虎》,的評分令人大跌眼鏡。然而,這一官方批評卻引起了民間輿論場的激烈反彈。
打鐵還須自身硬。電影作品的一個重要屬性就是市場性,它的本質(zhì)是各種藝術(shù)手段的綜合體現(xiàn),它的好壞則要由民眾”用腳投票”,而不是取決于電影人的自以為是,更不取決于一個第三方分數(shù),一如那句經(jīng)典的話:“再好的面膜,也無法把葡萄干變成葡萄。”
手撕鬼子、戲說歷史、五毛特效……說起國產(chǎn)電影的雷人真是一籮筐?!爱呏撅w事件”反襯出了近年來一個比較尷尬的事實:在好萊塢大片的多年擠壓下,國產(chǎn)電影持續(xù)下滑。而這種下滑的背后又是“多因一果”,有更深層的原因。
值得反思的是,近年來韓國、印度卻拍出了一批質(zhì)量上乘的電影。特別是韓國電影真的是令人刮目相看。拿最近我看的一部反映朝核危機的電影《鋼鐵雨》(豆瓣8.1分)為例,無論是政治魄力、故事情節(jié)、表演功夫、制作水準均不輸好萊塢大片,從而收獲了無數(shù)好評。至于被豆瓣給出史上較高的9.6分的《權(quán)力的游戲》,有網(wǎng)友認為片中的特效能落下國產(chǎn)電影50年。
知恥而后勇。希望我國電影人能通過“畢志飛事件”來一次集體反思,用情懷拍片,用質(zhì)量說話,用包容面對批評,用真誠留住觀眾。
責任編輯:張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