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九十年代,內(nèi)蒙古北部某地。
那時候內(nèi)蒙古經(jīng)濟很落后,不少地方的經(jīng)濟一開始都是由移民過來的南方人修手表、賣皮包和賣小家電帶動起來的。
一個南方人,來談生意。晚飯一個人,找一小飯館,一個小菜一盤餃子,心里盤算著生意,人畜無害地默默吃著。
實在是最普通不過的一個場景,吃完結(jié)賬,回旅店睡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唯一不同的是,當?shù)仫嬍晨谖吨兀^大多數(shù)人吃餃子是要蘸醬油的,這大哥南方人,吃餃子沒蘸醬油。
鄰桌七八個人,是當?shù)乇O(jiān)獄的獄警,為剛剛升遷的領導慶功。領導席間上廁所,路過這桌,瞥了一眼,走過去,又回來,醉眼斜睨,問,你小子吃餃子咋他媽不蘸醬油!
南方大哥是個耿直boy,回一句,你他媽管得著嗎!
獄警領導說聲哦,上廁所去了?;貋斫又龋肷?,酒意上涌,拍了一下桌子:媽的,來氣!
手下人紛紛獻殷勤:領導怎么不高興了?
領導:那小子太能裝X了,吃餃子不蘸醬油,還跟我他媽他媽的!
手下人:要不關起來,收拾收拾,明早放了!
領導:整!
這里有個梗要說一下,那個年代監(jiān)獄里的飲食是少鹽的,沒滋味,犯人尤其是慣犯常年吃監(jiān)獄里的伙食,飲食口味很淡。獄警因為了解犯人的一些習慣,本能地從南方大哥的飲食習慣角度出發(fā),認為他像個慣犯。
九十年代的時候執(zhí)法都很粗放,警察看到小偷在人多的地方晃悠,雖然沒證據(jù),也能抓回去關幾天,小偷也被收拾的皮了,碰上自認倒霉,雙方達成一種默契。極少有人打破這種默契,久而久之,便成了思維定式。慣犯嘛,收拾你也就收拾了,收拾你是維護社會治安,你還能跟警察較勁不成?就真關到監(jiān)獄里的監(jiān)押室,準備給個教訓,明早放了。
要真這樣也還不是大事。
領導明早醒來,早忘了這事。一眾獄警有的以為領導已經(jīng)放人了,有的事不關己高高掛起,沒人搭這茬兒。
于是,監(jiān)獄里突然多了一個人,獄警也不以為意,那年頭派出所沒有監(jiān)押室,有個打架斗毆盜竊嫖娼的臨時性羈押,一般都關在監(jiān)獄的監(jiān)押室。
這南方大哥就這么住進來了!沒預訂也沒會員卡,食宿全免!
獄警問他:哎,因為啥進來的?
南方大哥:吃餃子沒蘸醬油。
獄警:扯淡!好好說!
南方大哥:吃餃子沒蘸醬油。
獄警:哎呀,不老實??!皮癢癢了是不是!
然后一頓打!
獄友:兄弟,因為啥進來的?
南方大哥:吃餃子沒蘸醬油。
獄友:別扯淡!
南方大哥:真的,吃餃子沒蘸醬油。
獄友:拉倒吧,不說事的都是強奸犯,欠揍!
然后又一頓打!
總之,好多人問,這大哥也實話實說,吃餃子沒蘸醬油進來的,不管是獄警還是獄友,都覺得智商受到侮辱,大家好好說話,你這么聊天就沒意思了。然后這大哥被問一次就被打一次。就像正常人進了精神病院,你越解釋顯得越可疑。大家都沒智商嗎,肯定不是,只是劇情太過荒誕狗血,誰都不信。
監(jiān)獄里也不敢放人啊,誰敢??!這地方好進難出?。]準兒案宗在公檢法哪個單位放著,反正誰也不敢放人,也沒人管這事,就有少數(shù)幾個警覺的人,預感這事不好,也都不敢碰,反正倒霉的不是我,慢慢也就沒人問這事了。
這大哥就這么在里邊沒有一點點防備也沒有一絲顧慮的住了下來。一年多后公檢法系統(tǒng)清理沉積疑案懸案,清理到監(jiān)獄時,發(fā)現(xiàn)一個人沒有案宗沒有移送機關沒有移送記錄,咋進來的不知道!
審問,吃餃子沒蘸醬油進來的!
再問,吃餃子沒蘸醬油進來的!
反復審問,終于摸清了前因后果,再荒誕這回也信了。
審訊人員不解,你怎么不申訴?。?br />
南方大哥:我說了!我就是吃餃子沒蘸醬油進來的??!沒人信我??!
大家面面相覷
官方想捂住,千哄萬哄,這事就這么過去了啊,給你一筆錢,別再折騰了,趕緊回家吧,家人肯定都想你?。∧戏酱蟾缫豢诖饝?。放出去了。
第二天,監(jiān)獄被告上法庭。
當年的監(jiān)獄領導被開除公職,整個盟(相當于市)政法系統(tǒng)的直接領導全部降級處分。
南方大哥獲得國家賠償一百多萬,那個年代,絕對是巨款。
至于值不值,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從此,那個地方流傳著一個傳說,吃餃子不蘸醬油是要進監(jiān)獄的……
責任編輯:李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