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許文軍 田洋
在大興安嶺南麓的美麗邊城內蒙古興安盟阿爾山市,有這樣一支隊伍,他們擔負著98公里中蒙邊境線及市屬4鎮(zhèn)4街9900平方公里轄區(qū)的邊境管控和治安管理任務。作為邊疆地區(qū)的一支重要執(zhí)法力量,內蒙古邊境管理總隊興安邊境管理支隊阿爾山邊境管理大隊就駐守在這里,用忠誠筑牢祖國北疆安全穩(wěn)定的屏障。
阿爾山邊境管理大隊民警踏雪巡邊。阿爾山邊境管理大隊供圖
阿爾山邊境前沿部分區(qū)段地勢平坦、草高林密,有抵邊生產作業(yè)點34處,夏季外來務工人員多、采摘野菜群眾多,容易引發(fā)涉邊違法犯罪和誤越國(邊)境事件。阿爾山邊境管理大隊將強化邊境管控、維護邊境安全作為頭等大事,積極向駐地邊防委員會匯報工作、爭取支持;與解放軍、武警、邊檢、公安出入境等簽訂《邊境管理工作協議》,強化溝通交流、協同配合,構建高效有力、齊抓共管的邊境管理工作格局。
與此同時,阿爾山邊境管理大隊將邊管民警和護邊員進行整合,組建了2支邊境管理中隊,在通邊要道建設2個抵邊警務室,集約警力、警務前移,實現對抵邊單位的駐點管理和對邊民群眾的就近管理;充分發(fā)揮2個邊境檢查站“扎邊封口”的職能作用,優(yōu)化運行“三班兩運轉”“固定+流動”“派出所+檢查站”相結合的勤務模式,最大限度過濾不穩(wěn)定因素。
此外,阿爾山作為一座邊境旅游城市,每年吸引著大量游客,在不斷促進地方經濟社會發(fā)展的同時,也對社會治安環(huán)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阿爾山邊境管理大隊堅持打防并重、以打促防,緊密結合上級部署和轄區(qū)治安特點,扎實開展“百日行動”“雙清雙打”“緝槍治爆”等專項行動,部署打擊整治“黃賭”“凈夜”“凈邊”等集中統一行動,保持對違法犯罪活動的嚴打高壓態(tài)勢,實現了邊境轄區(qū)無惡性案件、無群體性事件、無重大事故。
“我們將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嚴厲打擊邊境違法犯罪、持續(xù)加強市域社會治理,全力確保邊境轄區(qū)安全穩(wěn)定?!卑柹竭吘彻芾泶箨牬箨犻L尹曉亮說。
阿爾山邊境管理大隊推進便民高效服務,著力解決群眾“急難愁盼”。阿爾山邊境管理大隊供圖
據統計,2022年以來,阿爾山邊境管理大隊共開展集中統一行動59次,自偵自破刑事案件15起,查處治安案件671起,抓獲網上在逃人員20人,收繳危爆物品、管制器具505件。近年來,阿爾山邊境管理大隊及6個基層單位榮立集體三等功,51名民警受到省部級以上表彰。
阿爾山邊境管理大隊堅持和發(fā)展新時代“楓橋經驗”,積極整合轄區(qū)內“紅袖標”“黃馬甲”“林海義警”等群防群治組織以及網格員、防火員、環(huán)衛(wèi)工人等熱心治安人員,組建創(chuàng)立了阿爾山市“雪城義警”治安聯防協會,成為阿爾山市首支綜合性、大規(guī)模、跨行業(yè)的群防群治組織,構建了多元化矛盾化解、全方位守護平安、“零距離”服務群眾的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
在阿爾山,無論是在繁華的大街,還是在幽靜的小路;無論是在大型活動現場,還是在車站學校廣場,“雪城義警”巡邏、宣傳、站崗的身影隨處可見。他們身著紅馬甲、頭戴紅帽子,已經成為邊境地區(qū)一道獨特的“警”色。目前,“雪城義警”治安聯防協會設立9個分會,在冊登記人數達691人,自成立以來共組織志愿服務7500余次,服務時長20余萬小時,解決群眾實際困難近2000件。
責任編輯:李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