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曉華/通訊員)安鈉咖,屬于國家管制的精神藥品,近兩年阿左旗公安局對海洛因、冰毒打擊力度加大,吸毒人員很難買到海洛因、冰毒,安鈉咖卻悄然登場。安鈉咖主要來源于哪里?除吸食、販賣以外,還有沒有制毒窩點?帶著這樣的偵查任務,阿拉善左旗公安局禁毒大隊、刑偵大隊“雙劍合璧”,對“12.4”安鈉咖毒品案深挖徹查,踏上了緝毒之路。
通過吉蘭泰鎮(zhèn)販毒主要嫌疑人齊某(化名)三次口供證實,起初出于好奇、跟風讓他認識了來自巴彥淖爾市的何某(化名),何某是農(nóng)民出身,在吉蘭泰打工謀生,在老家就有吸毒史,倆人認識之后,用一種特殊的方式維系“友情”:圍著火爐,燒紅一根鐵絲,再用“一元”鈔票卷成煙筒,用燙吸的方法將一股白煙吸到鼻腔中,頓時“神清氣爽”。齊某覺得這不僅能夠讓他暫時忘記生活的煩惱,還可以“幫助”其他人。
吉蘭泰鎮(zhèn)俱樂部門口,齊某經(jīng)常會將車停放在那里,后排座椅的縫隙中,他時常夾帶幾片安鈉咖,相中一些“老毒戶”,也發(fā)展了一些“新毒友”,慢慢地他發(fā)現(xiàn)安鈉咖不僅可以吸食,還能從中獲利,是一門“生意”。
距離吉蘭泰鎮(zhèn)300公里的巴彥淖爾市,以農(nóng)牧業(yè)為主,這里在幾年前風行一個“鄉(xiāng)俗”,就是聚在一起“燙蛋蛋”。 “燙蛋蛋”者不分年齡、不分性別,有的是一家老兩口子,有的是門對門的鄰居,有的甚至是家庭里跑長途、搞運輸?shù)哪贻p人……而這個“燙蛋蛋”說的就是吸食毒品安鈉咖,由于售價低廉又能“提神”,被很多人忽視毒性危害,認為不會上癮。
安鈉咖,原本是一種獸藥,從茶葉或咖啡中提取出的生物堿,也可以由苯甲酸鈉和咖啡因以近似1:1比例配成,作用于人會產(chǎn)生興奮感,通過興奮中樞神經(jīng)調(diào)節(jié)大腦皮層的活動,屬我國嚴格管制的二類精神藥品。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七十二條第三項:吸食、注射毒品的,處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并處二千元以下罰款,情節(jié)較輕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的罰款。
販賣安鈉咖究竟能獲利多少呢?嫌疑人齊某交代,在何某的帶動下,他奔赴于巴彥淖爾和阿左旗吉蘭泰之間,“不遠百里”以平均每塊10元的價格收購,再以平均每塊30元的價格售出,跑過兩趟,每趟攜帶70塊不止,先后投資數(shù)千元購買安鈉咖再賣出從中獲利以販養(yǎng)吸。銷售給他的“上線”,都是巴彥淖爾市的“鄉(xiāng)下人”,年齡都在50歲以上。
12月12日,偵查員們秘密地潛入巴彥淖爾市杭錦后旗沙海鎮(zhèn)向陽村。當車輛停放在田某(化名)家后,田某“做賊心虛”式的從家中后門準備逃跑,偵查員們靠著敏捷的身手,將其抓獲;第二位嫌疑人汪某(化名),78歲,家住烏拉特后旗巴音鎮(zhèn)三支渠村,擒獲時與老伴正在家中,乖乖伏法。
抓獲嫌疑人方某(化名)則是個斗智斗勇的過程。方某,沒有文化,是個地地道道的農(nóng)村高齡婦女,一輩子務農(nóng)。當偵查員們上門詢問時,方某拒不承認,由于還未搜到證據(jù),且方某揚言自己有心臟病,偵查員們只好暫行離開,改變策略地殺了個“回馬槍”,發(fā)現(xiàn)行色匆匆的方某正在轉(zhuǎn)移毒品。通過進一步搜查,偵查員們在其家中灶頭的大鍋里截獲了約4.7斤的安鈉咖和苯甲酸鈉粉末原料。方某狡辯說這些“原料”是老伴生前留下的,她只知道用磚茶水將二者混合,盛放在飲料品蓋子里拓成塊就能賣錢,但無論是合種理由,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至此,“12.4”安鈉咖毒品案涉及的三名“上線”都已成功歸案。
讓我們深思的是:每塊10元成本,在吸食人員的手里變成了30元,每塊獲利20元的齊某,在微薄的利益下仍然鋌而走險,原本可以安度晚年汪老漢和方老太也有“生意”可做,這個答案應該就是“毒癮”!根據(jù)偵查員現(xiàn)場對販毒和吸毒人員的尿檢結(jié)果,他們的身體里都含有安鈉咖成分,“不會上癮”這句話就是傳說!
根據(jù)《刑法》第三百四十七條第一款的規(guī)定,販賣、制造毒品,無論數(shù)量多少,都應當追究刑事責任,予以刑事處罰。因此,對于非法制造、販賣安鈉咖的,不論查獲的數(shù)量多少,公安機關都按照非法制造、販賣毒品罪立案偵查。
毒品危害不容小覷,希望全社會共同關注防范未然。
責任編輯:國宏